本网讯 2月6日,中国工程院院士,共和国勋章、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黄旭华在湖北武汉逝世,享年99岁。这位中国第一代攻击型核潜艇和战略导弹核潜艇总设计师,被称为“中国核潜艇之父”。他的一生,是与祖国命运紧密相连的一生,是为了国家利益不惜牺牲一切的一生。
近日,我校各学院师生通过开展主题班会等形式,深入学习黄旭华院士卓越事迹,深刻感悟黄旭华院士爱国情怀、无私奉献和坚韧不拔奋斗精神,并结合自身实践和学习情况分享感悟。

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科221萧方明:
黄旭华院士隐姓埋名三十载,将青春与智慧倾注于中国核潜艇事业,其“舍小家为大家”的精神令人动容。面对技术封锁,他以“核潜艇,一万年也要搞出来”的信念攻坚克难,用坚持和创新书写了科技报国的壮丽篇章。作为材料学子,我深刻领悟到科研的艰辛不易。我想,在实验室中,每一次数据校验、每一份实验报告,都是对黄院士精神的践行。未来,我将以他为榜样,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需求,以严谨治学的态度和敢为人先的勇气,为新材料研发贡献青春力量。
化学化工学院应化211王思涵:
黄旭华院士用三十年诠释“用一辈子做好一件事”的坚守。他曾说:“科学没有捷径”,这句话深深触动了我。作为一名学生党员,以前总觉得“科研报国”这个词很大,但黄旭华院士隐姓埋名30年造核潜艇的故事让我明白,这就是用一辈子做好一件事。在实验室里,面对一次次失败的数据时,我曾心生退意,但黄院士的事迹让我明白,科研的每一步都是积累。未来,我将以黄院士为镜,从称量试剂的严谨到数据处理的较真,脚踏实地锤炼科研素养,将“小成果”汇聚成“大突破”,用化学人的执着助力国家科技自立自强。
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矿加211罗子贤:
“时代到处是惊涛骇浪,你埋下头,甘心做沉默的砥柱;一穷二白的年代,你挺起胸,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。”黄旭华院士隐姓埋名30年,将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,用青春热血书写了科技报国的壮丽篇章。“干惊天动地事,做隐姓埋名人”——黄院士的奉献精神是资源学子的行动指南。他隐姓埋名三十年,将论文写在深蓝国土;我们则需将知识播撒在矿山与大地。面对资源开发的环保难题,黄院士“没有条件就创造”的智慧启示我们:用创新打破技术桎梏,用担当守护绿水青山。未来,我将以“边角余料不放过”的严谨态度投身矿物加工研究,让每一克资源物尽其用,为实现“双碳”目标贡献青春智慧。
土木与测绘工程学院建能241刘晓晓:
黄旭华院士用一生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家国情怀和担当精神。他的事迹如同一盏明灯,在黑暗中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。他就像一位孤独的行者,在科研的道路上披荆斩棘,为国家的核潜艇事业开辟出一条光明大道。黄院士用算盘计算核潜艇数据的场景令我震撼,在土木工程领域,我们同样需要“土办法”与“硬骨头”精神。他缺席父亲葬礼的遗憾,让我反思何为“大忠即大孝”。作为未来的建设者,我愿以黄院士为标杆,将工程精度视为生命,在桥梁设计、测绘勘探中追求极致。他的故事更让我懂得:真正的奉献不在聚光灯下,而在图纸上的每一笔勾勒、工地上的每一次测量。
机电工程学院智造241钟哲夫:
黄旭华院士的故事,如同一部震撼人心的奋斗史诗,他将一生都奉献给核潜艇事业,其精神深深触动了我,为我的学习之路带来诸多启迪。黄院士的忠诚与创新是机电人的精神坐标。他隐姓埋名三十年,用算盘攻克数据难关;我们则需在智能制造中突破“卡脖子”技术。他亲自参与深潜试验的担当,让我反思:真正的工程师不仅要有图纸上的精准,更需有直面风险的勇气。在机器人研发中,我将以他为榜样,从每一个齿轮的优化到整体系统的创新,用“斤斤计较”的严谨和“敢为人先”的魄力,打造中国智造的“深海利器”。黄旭华院士虽已离去,但他的精神永远是我学习路上的灯塔,照亮我前行,激励我不断努力,成长为对国家、对社会有用的人 。
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能动232许芝源:
在本次主题班会中,全班一同观看了黄旭华院士的卓越事迹,我的内心被深深震撼。黄旭华院士,这位“中国核潜艇之父”,他的人生轨迹交织着国家的命运,书写着无私奉献与爱国担当,为我们当代大学生树立了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。黄院士用一生证明:国之重器的背后是“头拱地、脚朝天”的奋斗。在能源转型的今天,他“骑驴找马”的智慧尤为珍贵。黄院士的“深潜精神”更启示我们:科研没有舒适区。未来,我愿扎根西部能源一线,用青春汗水点亮万家灯火,让中国能源事业“潜”向更深远的蓝海。
信息工程学院人智212杨卿:
通过学习黄旭华院士的先进事迹,我深刻认识到,作为一名大学生,必须坚定理想信念,始终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。黄旭华院士用行动诠释了“对国家的忠,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”,这种家国情怀值得我们学习。黄旭华院士对青年一代充满关怀与期望,他多次叮嘱青年学子“要有信仰、有担当,要到国家需要的地方去。”作为青年大学生,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,带动更多人投身到国家建设中去。未来,我将以“深海攻坚”的精神探索人工智能前沿,让算法不仅服务于效率,更守护国家安全,用数字技术铸就新时代的“信息核潜艇”。
软件工程学院虚拟241邹韵:
黄旭华院士作为中国核潜艇事业的奠基者,用一生诠释了“许党报国、隐姓埋名、创新求索”的精神内核,其事迹震撼人心,是新时代奋斗者的精神丰碑。他始终心怀祖国,将个人的理想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,在工作中兢兢业业、一丝不苟,展现了极高的专业素养和职业操守。他的人生经历告诉我们,只有将个人的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事业中,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。未来,我愿以“算盘精神”夯实代码功底,用自主算法突破技术封锁,让中国虚拟技术如核潜艇般“深潜”于世界科技浪潮!
经济管理学院会计221黄佳聪:
黄旭华院士,这位将三十年光阴化作深海利剑的老人,用最朴素的方式告诉我们:爱国从不是抽象的概念,而是把青春融进祖国需要的每一次选择。黄旭华院士用一生践行着“干惊天动地事,做隐姓埋名人”的誓言。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,他的故事犹如一剂清醒剂,提醒我们:真正的价值不在于聚光灯下的闪耀,而在于无人知晓处的坚守。作为新时代的经管学子,黄院士的事迹让我重新定义“价值”。未来,我愿将专业能力融入国家治理,用数据守护财政安全,以“斤斤计较”的严谨把控每一笔资金流向,让经济管理成为民族复兴的“护航舰”。
应急管理与安全工程学院行政241陈依琳:
黄旭华院士常说:“我的一生属于核潜艇,属于祖国。”这句话背后,是一代科学家对民族复兴的担当,更是对“苟利国家生死以,岂因祸福避趋之”精神的最好诠释。他崇高的家国情怀和无私的奉献精神,让我深受震撼,也引发了我对自身责任与使命的深刻思考。他筑牢海防长城,我们则需构建应急防线。在应急预案设计中,他“万无一失”的严谨态度启示我们:安全没有侥幸。面对灾害风险,我将以他为标杆,用“算盘精神”精确计算每个环节,用“深潜担当”守护人民生命线。
外国语学院英语233欧阳馨:
黄旭华院士,我国核潜艇事业的杰出奠基人,以其无私奉献、忠诚报国的崇高精神,为我们树立了不朽的榜样。感悟黄旭华精神,我深刻体会到忠诚与担当的重量,创新与坚韧的精神,以及淡泊名利、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。黄院士的“无声奉献”跨越了语言与国界。他用行动向世界证明:中国科学家既能“隐姓埋名”,亦能“惊艳世界”。在学习黄院士事迹时,我深感“忠诚”“担当”等词汇的厚重。未来,我愿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,讲好中国故事,传播好中国声音,用语言传递中国科学家的精神密码,让世界听到更多“黄旭华式”的中国故事。
(文/祝诚璐 图/各学院供稿)